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顾名思义,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记者在采写新闻作品时,对自己的采写对象,必须经过一个从感知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思考过程,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以便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对事物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研究新闻作品也同样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以便全面、深刻地认识它,把握它。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评价,只有坚持从具体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不偏不倚,不溢不漏,不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不将个人的欣赏标准强加于新闻作品,不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每一位新闻作品研究者都生活在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上的片言只语,都可能对他的研究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使他不能或不敢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这种心理因素影响下,某些研究者面对具体的新闻作品,往往不是实事求是地按自己的认识去思考,去分析,去评价,而是趋附迎合,人云亦云;有时,即使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也往往因为与“别人” 的看法不一致而随便放弃。更有甚者,不是在分析作品上下功夫,而是把精力放在“察颜观色”上,以达到迎合甚至讨好的目的。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某些研究者习惯于用主观的框框去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这也是不可取的。就研究者而言,由于政治理论水平、学识修养、社会阅历.心理因素等等的不同,往往形成不同的欣赏习惯和批评个性。有的人看重重大题材,有的人偏爱典型报道;有的人喜欢消息的简洁精练明快,有的人欣赏通讯的具体形象生动;有的人赞赏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的议论,有的人钟爱情文并茂的文采……作为个人对新闻作品的鉴赏来说,这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但个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不能成为分析评价新闻作品的模式和标准。如果只赞扬、肯定自己认同的作品。而自己不认同的,即使是优秀作品,也拒之千里之外,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作品的实际出发。
以上就是关于“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报名时间、准考证、考试安排、成绩查询、自考专业、院校查询、考试教材、自考真题、自考课程购买等的相关问题,可随时添加重庆自考网《专业老师微信》进行在线沟通了解哦~

《重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文章
-
2023年重庆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一)恪守公民...
浏览量:854人
2024-01-25
-
2023年重庆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
第四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道德及其发展 识...
浏览量:861人
2024-01-25
-
2023年重庆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一)追求高尚的...
浏览量:753人
2024-01-25
-
2023年重庆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
第二章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一)爱国主义的科...
浏览量:619人
2024-01-25
-
2023年重庆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串讲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及其特点...
浏览量:523人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