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改革详情及重点!

编辑整理:重庆自考网   发布于: 2024-07-31 17:28:23     点击: 次  【加入考试交流群】热门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微信图片_20240731170115.png

全体考生:

自2026年开始,我市自学考试现开考的48个专业,除530302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专科)、530802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专科)仍执行现行课程设置与学分外,其他46个专业将启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重庆市专业考试计划(2024年)》(以下简称《专业考试计划(2024年)》),同时实施各专业新旧课程对应顶替,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一、《专业考试计划(2024年)》的课程设置与学分,按课程序号依次排列课程,一个序号对应一门课程,其中无学分和不计学分的考核项目不计入考试课程门数。各专业每一课程序号对应的考试课程及考核项目,均为赋课程代码的必考课程及必做项目,有备注或说明的按具体要求执行。

二、各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新旧对照表,按相关性课程依次排列一门旧课程对应一门新课程,将其他课程以新旧课程组相对应的基本办法,制定各专业新旧课程对应顶替方案。

三、凡2026年前的一门合格旧课程,属相关性课程的可对应顶替一门新课程,属新旧课程组相对应的可按要求选择顶替一门新课程;2026年前旧课程未合格的,则按前述新旧课程对应关系选择其对应的新课程考试。各专业新旧课程对应顶替的其他情况及具体要求,按本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新旧对照表的注释和附加说明执行。

四、自2026年开始,凡顶替00015英语(二)课程(14学分)的加考课程合格二门及以上且学分累计不低于7学分的,均可替代《专业考试计划(2024年)》中设置的13000英语(专升本)课程(7学分)。

特此告知

重庆市自考办

2024年6月5日



一、学历层次及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层次,属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专业类型为专升本,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相应专业的水平要求一致;各门课程考试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每门课程考试及格后,获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

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13门课程合格成绩,学分累计达到73学分,其他考核及思想品德经鉴定达到毕业要求的,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符合主考学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的,可申请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

重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改革详情及重点!


三、主要课程说明

1.美学

美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性质、规律、特征、基本审美范畴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美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能运用美学理论分析和评价具体的审美和艺术现象,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操,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2.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古文阅读、古文今译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对古代汉语的特点有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传统文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总体面貌和基本特征,以及现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中国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革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对现代白话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四个部分,以经典作品、作者为线索,主要讲授不同时代文学理念、文学思潮的兴替,以及文体和创作特色的演变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中国文学自先秦到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学、文化,培养中国传统文学素养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5.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按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近代文学五个部分,以经典作品、作者为线索,主要讲授不同时代文学理念、文学思潮的兴替,以及文体和创作特色的演变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了解中国文学自宋代到近代的发展演变历史,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学、文化,培养中国传统文学素养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6.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欧美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线索,以及亚非和拉美文学的发展概况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审美过程及人物性格的发展,正确评价欧美文学主要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思潮、流派、作家和作品,开阔文学视野并提高分析和阐释能力。

7.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各种语言现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初步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与科学方法,分析一定语言现象、语言结构和语言变迁的能力。

8.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文学观念、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文学的风格、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的源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体系等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分析文学现象和解决文学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模式,基本具备运用文学理论去阅读、分析和评价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习文学史和从事文学批评打下理论基础。

9.修辞学

修辞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汉语修辞的基本特征、修辞学的学科归属、修辞与语法、语音、词汇、心理、逻辑的基本关系,以及常见修辞格、消极修辞、语体风格、修辞学与写作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加深了解现代汉语的本质及其运用,提升交际、认知和审美水平。

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本课程主要对老舍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进行细致剖析,同时品读鉴赏老舍的包括小说、话剧、散文、杂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形式的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既能欣赏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又能在整体上领略文学家的风采,把握现代文学发展的精神轨迹,培养考生的问题意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发展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当代国际教育界课程和教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语文教学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学习,进行具体阐述和示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考生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能进行语文各课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四、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实践性环节综合考核包括:汉语言文学毕业考核、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其考核要求如下。

(一)汉语言文学毕业考核

1.考核目的:通过实践考核,让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一种学习方式,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2.考核内容:运用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人文学科基础知识,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化部门等从事文化、宣传、教学、新闻、管理等方面的实习工作。

3.考核方式:在以下四类实习中选择一类进行短期实习

(1)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习;

(2)媒体或文化、出版机构实习;

(3)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习;

(4)与专业相关的调研活动。

4.考核标准:累计实习时间不低于15天。按主考学校要求,考生应如实记录实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应提交3千字左右的实习报告。主考学校根据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意见,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综合评定考核成绩。

(二)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按本专业学历规格要求,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考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综合性实践考核。经申请准予参加考核的考生,应按主考学校相关规定及选派教师的指导,通过查阅并合理利用相关资料,由本人独立完成重复率检测达标的有关语言与文字、文学与写作、美学原理与艺术理论、语文教育与教学等选题的毕业论文,务必主题鲜明,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流畅、资料详实、格式规范,且不得抄袭造假。毕业论文正文不少于8000字,经评审合格方可参加答辩。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依据论文评阅成绩和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五、新旧课程对照表


重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改革详情及重点!




 

以上就是关于“重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改革详情及重点!”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报名时间准考证考试安排成绩查询自考专业院校查询考试教材自考真题自考课程购买等的相关问题,可随时添加重庆自考网《专业老师微信》进行在线沟通了解哦~

本文标签:市考办公告市考办公告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qzk.cq.cn

本文地址:http://www.cqzk.cq.cn/skbgg/26874.html



微信二维码

《重庆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重庆自考网-便捷服务